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用研究 > 正文

靠什么解决政务诚信问题

更新时间:2011-10-13 00:00:00
《学习时报》10月3日刊登文章说,政务诚信是指在政务活动中恪守诚信原则,言必行行必果,遵约重诺,守规合规的一种行为模式和精神状态。然而当下中国社会政务诚信的状况不容乐观。一些政务不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
    那么,如何解决政务诚信的问题呢?在法治社会背景下,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充分运用法律严格要求、严肃执法,让那些不诚信嫌疑的部门和有不诚信嫌疑的成员不敢不诚信,不能不诚信。这一对策从大道理上讲很对,在实践中也确乎有相当的效果。但问题是政务诚信属于道德范畴,简单地运用法律来解决道德问题是否真能实现预期,本身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因为要对政务不诚信精确定性很难,以政策朝令夕改的问题为例。甲市长的政策乙市长不作数,丙书记做的承诺丁书记不买账,固然有很大的政务不诚信嫌疑,但问题是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实现政策的灵活与保持政策的稳定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求。法律讲的是证据,你没有证据怎么轻易断定后者的行为不诚信?诚与不诚在于心,固然心知肚明,但法律是进不到人心里面的,更重要的是政务不诚信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党员干部的不作为、渎职甚至腐败。
    如果执政成员从心里不愿意去诚信,纵有再多再严密的法律制度也会钻空子,打擦边球。在政务诚信方面,心甘情愿远胜迫不得已。
    如何做到心甘情愿?最根本的就是牢牢树立政党的宗旨意识,不折不扣用政党宗旨来统领我们的政务行为。就政党的宗旨来看,政务从来不是为政务而政务,而是要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去政务。因此,政务诚信也同样不是为诚信而诚信,诚信本身有着最高的价值指向的,这就是人民满意。
 
来源:报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