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十多年征信和评级从业经历的服务机构,在征信业监管部门和信用服务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在开展征信和评级业务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执行质量控制、保证征信产品质量的业务流程和监控措施。今年三月份,《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质量控制基本规范》通过施行,上海资信在借款企业资信评级业务大规模开始之前,参照基本规范,引入全面质量控制思想,重新梳理评级业务的全部流程,对过去一些习惯做法进行了调整,在评级报告产品的一致性、评级报告产品的分析深度、评价报告产品的内容容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改观。
具体的做法总结为以下几点,请各位领导和同行指正。
一、市场部门由专人负责联系企业客户,评级资料收集率得到提高。评级业务流程有这么几个环节,资料搜集、现场调研、报告撰写、报告初审、报告二审、报告三审、报告外审、确定级别和分析观点、出具正式报告。按照评级业务的市场与业务部门相对分离的制度规定,市场部安排专人负责联系企业客户,职责更为明确,有效地避免了资料不齐全的被动局面。
今年,上海资信在年初组织市场部门人员学习基本规范和行业制度,要求每一位市场人员非常清楚应向企业客户说明要提供评级所需的资料内容,并要求向企业户说明清楚,缺失哪一类资料,可能对资信级别造成什么影响。比如,有些客户企业不愿意提供连续三年的审计报告,因为有些企业不做财务审计,这种情况,市场人员就要向企业客户说明,未审计的报表,其资信级别不能高过A;或者有些企业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没有提供现金流量表,评级业务有些数据要从现金流量表中提取,没有现金流量表,一些指标就没有得分,级别自然就下来了。让市场人员清楚政策规定,对资料搜集认真对待,这是评级业务质量控制的第一关。一年或者两年的报表,最早的报表没有提供,资料不全,无法进行打分和分析,会对企业资信级别有直接影响。
二、前置质量监控措施,变事后检查为事前监督,调研信息的丰富程度得到提高。
以往,信用分析师准备对企业客户进行调研时,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了解企业客户信息,拟好调研提纲,进场后根据调研提纲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但是,实际上,分析师在提纲里准备了哪些内容,是不是能够涵盖这一类企业的关键方面,准备得充分不充分,后面的评审人员是不知道的,等到审核报告初稿和访谈内容,已经只是事后检查,如果重要信息没有访谈到,势必影响报告质量,再联系企业了解信息进行修改,又容易影响到报告进度,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报告批次。今年我们的做法是分析师拟好访谈提纲后先交给一审人员检查,检查访谈准备是否充分以及访谈内容是否能够抓住待访企业的关键方面和关键点,由事后检查变成事前监督,有效防止了态度不认真、准备不充分,甚至返工的不利局面。
三、项目小组固定搭配,有利于加深讨论深度和行业分析师的培养。
对每一个企业进行评级,要求要由至少两位分析师组成项目小组,我们过去的做法是分析师自由组合,随机搭配,这样容易造成这样一种局面,随机组合的项目小组之间就访谈内容交流不够,如果有重要信息遗漏,或者是都没有想到,或者是不太熟悉这一行业,不一定能够指出来,项目小组互相配合的效果就不理想。在实行信用服务质量控制基本规范的过程中,我们调整了项目小组的组合方式,在年初先自由结合,但是要固定下来,而且负责几个固定行业,这样在访谈过程中项目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累积行业经验,深化交流内容,互相支持配合,互相提醒,也有利于我们公司培养行业分析师,深化行业分析,进一步提升评级报告质量。
四、开展技术培训,统一公司产品口径,提高了公司化产品质量。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在本年度评级业务开始之前,上海资信组织了一系列技术培训,交流访谈技巧,提高客户企业的配合程度;优化评级报告技术路线,明确报告模板各个模块的内容,梳理评级逻辑;组织行业分析,统一公司评级产品观点,消除同一行业趋势分析不一致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公司化产品质量。
五、定期召开务虚会,评讲不同质量打分的评级报告,共同提高。
上海资信还根据评级业务开展过程中专家打分的情况定期召开务虚会,从评级报告中挑出得分高的和得分低的报告进行评讲,好好在什么方面,不足又在什么方面,在这样的平台上交流分析思路、语言表达、抓关键风险点、提高分析深度,所有分析师都能够得到提高。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评级报告产品质量在任务重、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加强质量控制基本规范的执行,细化质量控制措施,发扬评级业务中摸索出的好经验,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评级报告质量总体上比去年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当然,质量控制是信用服务行业树立公信力、加快行业业务向其他行业渗透,扩大业务规模的关键一环。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上海资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