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记录被称为企业商户的“经济身份证”,这一点,如今在山东省东平县已被市场主体及公众所认识。4月1日,该县沙河站镇一位刘姓个体工商户到城市信用社申请贷款,因在工商部门建立的企业商户诚信信息档案中留有不良记录而被拒绝。这是东平县工商局开通企业商户诚信信息档案服务一年多来,失信者受损的一例。迄今,东平县企业商户诚信信息系统已收集信用信息数据3万多个,公众可通过上网及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查询相关信息。东平县工商局倾力建设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企业商户诚信体系。县工商局注册局、消协分会、个私协分会分别建立诚信信息数据库,同时以红盾信息网为平台,收集交换当地金融、公安、司法等部门掌握的企业商户诚信信息数据,并通过东平企业商户信用网,面向公众提供相关咨询及资讯服务。“三库”与上级局和县有关部门联网,下接各基层工商所、消协分会和个私协分会,有效实施信息共享,被社会各界称为失信行为的“防火墙”。据鲜八里食品公司老板钱锡星介绍,过去他们在签订合同时常为不了解对方的信用而烦恼,而如今上网链接企业商户诚信信息数据库查验,很快便能知道对方的诚信情况。他先后查验出准备与其做生意的3家商店有问题,便拒绝了交易。规范建设企业商户诚信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加强信用建设的治本之策。东平县工商局出台集诚信信息采集、披露、使用于一体的《企业商户诚信信息管理办法》后,又通过在媒体上开辟诚信建设专栏,印发企业商户诚信体系知识读本,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和“诚信企业”、“诚信商户”评选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引导企业商户增强诚信意识。企业商户诚信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受益。如今在东平,有关企业商户守信与失信的记录,月均查询量已近万人次。
“一处失信,处处制约;事事守信,路路畅通。”笔者走访东平县各金融机构,了解到这些机构均已将贷款业务与企业商户信用状况紧密结合,对于信用记录良好者提供优惠贷款利率,对于有不良记录者则不予理睬。依据不良信用记录,去年以来这些机构已累计拒绝百余笔贷款申请,同时为上千户信用好的企业商户提供各类优惠信贷3亿多元。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许多企业商户深深感受到了诚实守信为其带来的实惠和变化,大大增强了自律意识。赵斌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张灿华激动地对笔者说:“自从公司被评为诚信企业后,许多商家主动登门签单,现在已有十几家企业与我们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
来源:中国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