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宝鸡市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宝鸡市委宣传部对宝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以诚信建设为突破口,从源头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宝鸡市电视台在《新闻视点》栏目上对该局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宝鸡市有中国西部药谷之称,医药产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一些医药企业处于低水平运转状态,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2002年,宝鸡市局对全市158户涉药单位的生产经营记录档案抽样进行了排查分析,认为药品市场社会信用严重缺失是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病因。该局因势利导,在全市涉药单位开展了 “造(卖)好药,做好人”诚信建设活动。
宝鸡市局从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入手,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涉药单位,开展宣传动员。6年来,该局共为企业举办关于诚信建设的专题讲座46场(次),使6300名从药人员受到教育。该局还分门别类制定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等级评价标准,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并在全市开展争创药品质量诚信单位和诚信社区活动。目前,全市共创建药品诚信单位126家,诚信社区89个,建成药品质量诚信一条街15个。此外,该局每年对已建成的药品质量诚信单位进行一次复查,对有失信记录的单位及时予以淘汰。根据药品稽查中发现的企业严重违法问题,该局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曝光,通过舆论引导公众的消费行为。2007年,宝鸡市共取消6家涉药单位的诚信单位称号,曝光失信单位2家。其中一家大型药品经营企业由于质量管理人员心存侥幸心理,从非法渠道购进了一批药品,经抽检被认定为假药,被取消了药品质量诚信单位称号,并被全市媒体曝光。该企业也为失信付出了代价,销售额从前年的2100万元锐减至去年的700万元。
由于营造了“诚信受益,失信受损”的氛围,宝鸡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涉药违法案件从宝鸡市局建局初期的年立案1870余起降至2007年的561起。诚信建设,不仅降低了宝鸡市局监管工作的难度,使宝鸡市300多万群众用药安全有了进一步保障,而且使医药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去年,该市医药企业实现产值32.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例由五年前的0.98%攀升至3.6%,医药产业已成为该地极具活力的经济产业。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