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上海:部分私人档案开放 人事档案尚不对个人开放

更新时间:2008-03-12 00:00:00

    记者昨天从本市档案部门获悉,相关部门已经公开涉及个人的未开放档案,包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内地建设、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学历、学籍、职称、获奖荣誉等证明性未开放档案,市民凭身份证到市和区县档案馆,就可以查询到相关的档案资料。

    由于此次公开的上述档案,有的在市档案馆,有的在区县档案馆,也有的部分在市档案馆部分在区县档案馆,因此市民在查询前,最好先与市档案馆联系、咨询,再到相关的档案馆查找,以免走冤枉路。

    ■记者体验:目前查询面仍过窄

    考虑到10多年前发放的婚姻证明遗失,昨天记者到相关档案馆亲历查询婚姻档案过程。

    昨天,记者先通过电话,向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证实可以查询的信息,在获知当时办理证明的区县可以查询后,记者来到卢湾区档案馆,在出示了本人的身份证后,记者很快查询到了自己

    目前的婚姻状况。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需要,可以随时出具婚姻证明。整个查询过程简单、方便。

    在随后的体验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遗失、损坏、不了解情况等原因,目前希望查阅涉及个人档案的市民不少,但可以在档案部门查询的档案却非常少。记者询问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工作人员,是否有更多涉及个人的档案查询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同时他说,受客观条件限制,他们那里目前还不能查阅学历和学籍档案。

    ■市民:期待人事档案走出深闺

    “既然越来越多涉及个人的档案可供自己查询,为啥自己的人事档案就不能查询呢?”昨天,在得知档案部门开放部分涉及个人的档案后,很多市民在赞许、欢迎的同时,又对至今依然藏在深闺的人事档案表示惋惜。

    一位60多岁老年市民对记者说,退休后,一直想写一部自传留给下一代。但仅靠记忆,数十年的风雨往事已经模糊不清,“开放人事档案,可以让更多市民了解自己,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的自我。”

    但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人事档案不对个人开放,是有明文规定的。员工换单位,人事档案不能经员工本人之手,必须在单位间流转。员工下岗、失业,档案可由所在街道的劳动保障事务所代管,也可由人才市场等代管,但绝不能自己管档案。

    ■联网共享可使查询更方便

    除了档案材料外,市民还可以查询到哪些个人信息呢?记者从市信息委网站上了解到,市民可以免费查询到自己的信用状况,查询方法十分简便。昨日,记者按照查询服务平台提示,花了5分钟就成功提交了查询申请。3个工作日内,记者可在网站上下载到自己的信用报告。据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份信用报告中包括个人基本身份信息、个人的银行贷款记录和个人租赁信息等非银行记录。

    既然个人的信用状况可以方便查出,那么社保、公积金等其他个人信息是否也可以通过网络一站式查询呢?“从技术角度来看完全没有问题。”沪上一位信息专家介绍说,将不同部门掌握的市民个人信息进行联网共享,就可以查询到某一位市民的所有信息。

    [相关新闻]

    人事档案越来越被职场人忽视

    人事部门提醒:切莫做“忘档一族”

    你的人事档案在哪里?这个问题让越来越多职场人难以回答,尤其是“80后”的职场人。记者了解到,人事档案对个人的工作、生活依然有其重要作用,职场人切莫忽视自己人事档案的存放和管理。

    “现在都是聘用制,档案应该没什么用处了。”钦小姐2年前大学毕业时,工作单位并没提出要她的人事档案。她便两手一拍,将人事档案扔在了学校。之后,她换过两次工作,单位也没有提起过人事档案,自己也一直对档案不闻不问。现在,钦小姐也不清楚自己的人事档案是否仍在学校,或已转到其他地方。

    记者从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近几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事档案已不是众多企业考察个人能力和选拔人才的依据。特别是“80后”一代,其大学毕业时,很多企业在用人时更多地注重个人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依据档案记录。而这代人的职业观较以前更追求自由和个性,流动也相对频繁,用处弱化的人事档案便容易被轻视。人事档案被扔在高校或相关人事部门无人问津的情况屡屡出现。

    “忘档一族”中也有人因忽视人事档案而吃到苦头,已毕业多年的小饶这段时间颇为懊恼,年前他本来打算报考国家公务员。但他当年毕业时没理会自己的人事档案,结果人事档案被学校转回原籍,自己也浑然不知。由于和原籍档案管理部门从未联系过,这几年他的人事档案上没有任何新增记录,导致没有地方及时给他出具报考公务员的政审材料,考公务员的事也因此落了空。

    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人事档案并非可有可无,因为它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

    人事档案大用途

    目前,出境、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转正定级、职称申报等,都可能用到人事档案。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