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活动,推进政务诚信和行业信用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积极推进政府信用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石。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始终把政府信用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一是全面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意见》,全面启动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通过建设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全面清理行政机关职权,规范权力运行流程。通过清理,进一步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权力事项由2006年4月的5878项减少到3700项。二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市所有具有行政执法权的政府部门和13个区县政府初步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试运行。三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增强行政工作透明度。凡能公开的公文、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办事程序全部通过“中国南京”网站向社会公布。市政府门户网站还设立了政务信息专栏,及时发布市、区县两级政府及部门工作信息,并通过“市长信箱”、“市长在线”、“局长信箱”、“市民信箱”、“群众来访接待日”、“市民论坛”、“新闻发言人”等渠道或形式,让市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深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行业诚信奖惩机制
南京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我市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宁政发[2004]197号),深化行业信用建设,这些都为该市信用体系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市工商局围绕提高合同履约率继续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制定了《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已以宁政发[2007]170号文件形式转发。
市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2007年共评定出330户2005?2006年度A级纳税信用等级纳税人。
市物价局结合“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工作,继续开展“三信三优”活动,去年共表彰了413家“三信三优”工作先进单位。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市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工程创建活动,以劳动保障诚信单位创建为主体,逐步辐射到劳动力市场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以来,共创建评定出744家劳动保障诚信单位,在全市广大用人单位和服务机构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落实各项诚信激励和失信单位惩戒措施,对获评劳动保障诚信单位,提供“绿色通道”、免费劳动保障服务;对诚信度较差的单位,实施重点监控,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根据劳动保障诚信管理服务需求,市劳动保障局开发了涵盖所有劳动保障业务的诚信信息系统,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劳动保障诚信档案,适时记录用人单位和服务机构劳动保障情况,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市旅游局围绕诚信旅游建设的要求,启动了“目的地管理系统”建设,包括目的地管理网、导游员信用数据库和旅行社信用数据库建设。出台了国内首个对旅游企业进行诚信评价的体系??《旅行社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南京地方)标准》。根据该标准对旅行社“诚信等级”进行评价分级并挂牌公示,方便广大市民按“诚信等级”理性选择,在国内创下了给旅行社评星定级的先例。今后市民出游的线路咨询、价格比较和信用验证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旅行社的价格欺诈和不诚信经营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市建工系统通过及时采集企业资质、项目经理、合同备案、市场监管、分包管理等工作环节相关信息不断完善建筑业企业和项目经理(建造师)信用管理体系,同时加强与建筑市场其他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把招投标、质监、安监、工商、劳动、纪检监察和行业协会等部门的管理信息和有关奖惩信息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纳入信用管理体系中去,形成较为完整、动态的建筑企业信用数据库。他们还在市建管处的网站上开辟了企业信用、项目经理信用专栏,向社会公开发布所有在宁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情况、资质等级、奖惩记录、工程业绩、项目经理情况和信用等级等信息,很多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招投标代理机构都把他们发布的信用信息作为工程承发包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市房改办从经济适用房的管理要求出发,正在把信用管理引入经济适用房分配管理中。
市人民银行营管部在各区县开展了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为农户建立信用档案,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截止到目前,全市已经创建信用村238个,信用镇10个,共评定信用农户23.2万户,约占全市农户的55%。六合区和高淳县信用村镇建设从2002年开始起步,目前两个区县已为农户全面建立了信用档案,对评为信用农户的,根据其信用状况核发不同额度的信用贷款。经过近几年的创建工作,六合区和高淳县信用村镇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初步统计,通过信贷支农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增加1.2万元,最大户收入比往年增加了10万元。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支农产品的创新,六合区的水泥制品、高淳县的蘑菇种植、水产养殖、建筑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人口就业,而且逐步形成了产业链,经济社会示范效应明显。
市中小企业协会与江苏中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苏东宇国际咨询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对该市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积极向有关金融机构推荐信用企业,组织银企对接洽谈,帮助企业争取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三、以重点人群重点行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南京市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具有诚信示范作用、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为突破口,对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加强公务员信用建设。为了发挥公务员在诚信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秦淮区政府与省征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公务员诚信报告试点工作,省征信有限公司为秦淮区参与试点的9个政府部门的179名公务员免费出具公务员诚信报告(试验版),报告内容涵盖了基本信息、消费信息、商业信息、社会信息四大类,为公务员录用、考评、晋升等提供了参考。二是加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市司法局为加强公证人员队伍建设,对全市公证人员实施《诚信服务监督卡》管理并建立诚信档案。一旦发现办假证或者屡办错证,坚决清退出公证员队伍。
四、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社会信用意识
2007年3月,南京市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了诚信宣传月系列活动。围绕“共铸诚信”主题,各区县、各系统、各单位广泛开展了各类群众性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营造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氛围,为提升南京市文明程度、优化市场环境、树立良好形象打下良好基础。市质监局围绕“质量安全伴你行”和“关注百姓消费、共享和谐生活”的活动主题,开展了“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知识竞赛”、“创建无假货街道、市场”和农资专项执法活动,强化行业自律,营造诚信放心的消费环境。市物价局以“规范行为反欺诈、服务企业助诚信”为主题,在全市开展价格诚信活动。市工商局联合市质监局、市食药局、市广电局等单位组织了“放心消费城市创建走进社区”活动,编辑出版了《南京市放心消费城市创建活动宣传资料汇编》,提升人民群众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认同度和参与率,全力打造南京“放心消费城市”。市商贸系统开展了“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围绕抓商品质量、建商业诚信、创服务品牌等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场监管,有效推动了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了健康、有序、和谐的诚信商业环境。
来源:诚信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