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县始终将金融生态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打造诚信海安作为建设和谐海安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打造诚信海安工程。通过创建,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的信用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恪守信用、制止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良好氛围。
为营造创建氛围,海安将金融生态建设与社会征信、爱护人民币和反洗钱宣传有机结合起来,200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金融生态宣传月活动,党政负责人分别就金融生态建设发表电视讲话和署名文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创建氛围,让诚信深入千家万户。2007年在全县建立了金融生态建设宣传网络,设立宣传网点19个,聘请义务宣传员212名,组织开展了金融生态走进乡镇、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增强了社会公众信用意识,优化了社会信用环境。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海安认真组织开展了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企业”活动,2003年起将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纳入乡镇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的范畴,2006年将信用乡镇创建纳入乡镇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既考核信用乡镇创建,又考核逃废金融债务,促使乡镇全力推进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和信用社区创建。
为稳步推进金融生态建设,2005年县政府成立了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金融稳定职责分工、工作制度和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办法,实现了金融安全区创建向金融生态建设的转换。组织召开了金融生态建设大会,对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全面部署金融生态建设工作,2006年在南通率先制定实施金融生态建设规划,提出了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县的目标和创建措施,推动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去年组织召开了全县金融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意见》,制定实施20多项支持金融改革、发展、创新的政策。诚信海安建设有力地促进海安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海安成为江苏首批金融生态县试点地区,并先后成为江苏省商业承兑汇票推广、小额贷款组织的试点地区。
为维护金融债权,党政部门旗帜鲜明地支持维护金融机构权益,让失信行为在海安没有生存的土壤,让失信企业在海安没有生存的空间,将海安建成诚实守信的一方净土。对贷款逾期欠息的企业,取消信用企业和“双先”评比资格,对逃废债企业,坚决实施联合制裁,金融机构实行不开户、不结算、不贷款制裁,工商部门实行不予注册或年检不合格,质监部门不予发放代码证,税务部门不予发放税务登记证,实现无新欠息、无新不良贷款、无逃废债发生。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