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民在其他领域有“污点”银行也会有记录。记者12日从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了解到,从今年开始,银行“信用档案”将逐渐扩容,档案收集信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除了已将法院、国税、地税、网通、公积金等信息纳入档案外,质监、劳动和社会保障、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等单位的信用信息纳入工作也将随后展开,市民在其他领域有“污点”银行也会有记录。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岛城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收录了4万多家企业和200多万个人的信用信息。在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方面,他们先后将法院、国税、地税、网通、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等单位的有关信息采集到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每月进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已超过90万条。去年,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还将地税局公告的欠税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名单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人民银行目前正在进一步整合法院、税务、外汇管理、空头支票等各类信用信息,编制有关程序,争取尽快搭建起区域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下一步,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将进一步扩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将质监、劳动和社会保障、建委、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等单位的信用信息纳入基础数据库。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运行,因为信用记录有污点而无法取得贷款的现象各家商业银行都普遍存在。岛城一商业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因为在个人信用数据库上存在不良信用记录而未能取得贷款的客户占到了受理贷款客户总量的千分之二左右。“只要有连续三笔没有按时还款存在或者没有按时还款次数达到六次的,我们都不会予以放贷。”该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各家商业银行的标准不一,但是在发放贷款时,各家银行都会参照个人信用数据库录用的个人信用信息,以决定是否予以发放贷款。
此外,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还影响到了贷款人能享受到的利率高低:自从银行实行差别利率政策以来,就把客户的信用记录作为一项重要考量标准。如果客户经常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或者存在其他不良信用记录,银行相应也会提高这笔贷款的利率。
来源: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