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信保副总:借助信用保险 促跨国采购

更新时间:2007-10-11 00:00:00

       2007中国(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在世贸商城开幕,参会的国内供应商超过3500家,260家国内外知名采购商参加采购会并设立展位,上海由此开启境外企业采购中国商品、中国企业采购境外商品的双向采购大门。


  在采购展会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展台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由于这家公司是唯一一家参展的保险机构,更是因为作为经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公司,其在支持对外贸易、促进跨国采购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并日渐为众多企业所认同。展会间隙,记者采访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许复兴,了解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跨国采购中的作用。

  促进外贸出口 防范收汇风险

  据介绍,作为各国政府支持本国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国际通行做法,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1年12月成立,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目前在全国设有20个省级分支机构,并在英国伦敦设有代表处。

  虽然国内的出口信用保险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许复兴介绍,五年来,中国信保为5000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其中包括清华同方集装箱检测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伊朗德黑兰地铁等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苏丹麦洛维大坝等大型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等;承保金额从2002年的27.5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96亿美元,年均增长82%;同时还带动了68家银行为出口企业融资2000亿元。

  许复兴表示,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国信保在支持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已具备为企业提供出口融资便利、信息咨询、应收账款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能力。

  建起跨国采购的避险桥梁

  中国已成为全球商品的主要供应中心之一。而在跨国采购上,出口信用保险能为买卖双方建起一座避险桥梁,巩固并稳定供应链,更好地促进跨国采购的开展。

  许复兴说,出口信用保险能帮助买方获得供应商更优惠更灵活的付款条件。信用保险的支持作用是通过对供应商(卖方)收汇风险的保障来实现的,而这种保障是基于对采购商(买方)资信状况的分析进而对其授信来达到的。通过授信,交易的收汇风险转移到中国信保,因此,得到授信的买方(采购商)将更加便利地获得供应商融资。举例来说,国内的一家供应商,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之前,与其海外的某采购商采用预付款的方式交易,每月交易额300万美元。但当卖方在中国信保获得了买方的信用限额后,双方能放心地采用放帐的交易方式,每月贸易额达到9000万美元,是原来的30倍。

  为买卖双方提供资信报告是中国信保的又一服务优势。中国信保受国家委托,从专业角度编撰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好评,这一报告也成为跨国企业了解东道国(或地区)的国家风险情况和交易伙伴资讯的主要渠道。

  许复兴表示,中国信保建立了庞大的企业资信数据库,这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正在寻觅具备较高资质与信用等级的供应商的海外采购商提供了便利。中国信保拥有577万家国内企业的信息,包括30万家国内非上市公司的资信;近40万家国外买家的信息,覆盖全球大多数国家。这些信息涵盖企业资信报告、全球行业分析报告、国别信息报告、企业评级产品及培训与咨询服务等各个方面,这为交易双方企业识别风险、规避风险,提供了极大便捷服务。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