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浙江三网三制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

更新时间:2007-03-26 00:00:00

    实现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在浙江,2005年有21个市、县围绕建立农资监督监管网、农资现代流通网、信用信息网和农资企业生产经营诚信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农民利益补偿制度的“三网三制”,开展了农资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目前,全省已有13000多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信用管理范围,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浙江省农资经营方式多为小而散,不但难以保证农资产品质量,也难以独立承担受损赔偿等责任。“网”式治理应运而生。建设农资监督监管网,首先要建立部门联管机制,农业、工商、质监、经贸、公安、物价等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形成联合执法声势。其次是在基层建立乡镇协管机制,让基层的农技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成员为农资协管员。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媒体曝光,公布举报电话,让群众参与监督。建设农资现代流通网则重点放在整合当地农资批发资源,培育农资连锁龙头企业上。目前,全省已有“惠多利”等较大规模的连锁企业近30家,连锁经营点3000多个。通过建设农资信用信息网,实现企业信息公开,实行全程动态管理。
  三项制度的建立也是因地制宜的。
诚信制度在于实现企业信用自律,督促企业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优质服务承诺等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实现可追溯管理。今年3月,浙江省开展了百家诚信农资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目前有29家被评为省级诚信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将逐步建立信用惩戒和表扬的长效机制,目前全省已有放心农资店300余家。农民利益补偿制度通过加强农业生产事故的调解工作,推行农资销售与农技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让农民提高农资应用能力和维权能力。对于浙江的农资市场,信用监管是纲。经过两年试点,浙江走出了自己的农资市场治理之路。通过强化组织协调抓信用监管,突出经营主体抓信用自律,推动连锁经营抓信用支撑,立足农技推广抓诚信服务,着眼鼓励引导抓评信机制,全省农资企业生产经营诚信制度逐步建立。
  “三网三制” 将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形成农资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执法队伍精干化、监督体系立体化、企业诚信制度化、农资流通连锁化、农技服务优质化、信用记录网络化、信用评价规范化。在建设“
信用浙江”的大环境下,对农资市场完善征信制度,并通过各种手段将征信内容社会化、舆论化,一方面使监管事半功倍,一方面形成长效机制。
  “无信不立”是浙江农资监管的原则,“大信大治” 是浙江农资监管的目标。

 

 来源: 信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