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两会声音】企业家要做“诚信中国”的坚强基石

更新时间:2017-04-13 00:00:00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表示,虽然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企业的诚信建设仍然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根据调查了解,目前一些企业在诚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产品质量偏低,以次充好,这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企业形象。二是企业税务信用、贷款信用、财务信用缺失,企业财务不透明,数字虚假,偷税漏税。三是企业法制观念淡薄,不讲诚信,违背商业合同、劳动合同违约,赖债、躲债、恶性逃债等时有发生,常常为此官司缠身。四是由于企业缺失诚信,造成企业氛围不和谐,不少企业家与员工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矛盾丛生,关系紧张。五是企业热衷于仿制、盗版、冒用他人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在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共批准逮捕涉及知识产权犯罪案2251件,涉嫌3797人,起诉案3863件,涉及7059人。

  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败坏的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名声,更是整个国家的名声。中外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讲诚信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议上说,“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是创业成功人士,是社会公众人物”。“你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要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中国企业家要做“诚信中国”的坚强基石。为此,建议以下5点:

  实施全社会诚信建设战略。建议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全社会互联互通的诚信体系平台,加快实现“诚信中国”。实施全社会诚信建设战略并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对企业诚信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惩处的机制。

  加强诚信法治建设。推动政府与企业诚信建设的互动关系,构建完善的诚信社会监管体系。政府诚信问题要强化问责制,企业诚信问题要强化法治。全社会要形成诚信的法治高压线,使不诚信者不敢碰,不想碰,不能碰。政府的诚信与企业家的诚信相融合,必将推动经济大发展,社会文明大提升。

  完善诚信市场经济。企业家要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诚信立业,童叟无欺。坚持发扬“百年老店”精神,强化质量第一是企业生命的教育,强化公平交易意识的教育,大力提升制造工艺,严格流程管理。经过数年的努力,我们将由“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智造”,由“品质意识”提升为“品牌意识”,中国品牌必将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

  树立诚信是企业之魂的理念。诚信是金,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企业家要构建企业诚信文化,就要把对职工进行诚信文化的教育作为己任。一个诚信的企业会影响千百名职工,千百名职工又会带动千万个家庭成员讲诚信,这将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立志做新时期的诚信企业家。企业家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诚信的代言人,成为“诚信中国”坚强基石的一砖一瓦。企业家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赚钱才是硬道理的固化思维,不做“老赖”,不挣黑心钱,不卖假冒伪劣商品。当企业诚信建设赢得人们普遍赞誉时,企业家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构建互联共享信用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田红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民革湖南省委主委田红旗建议,加快发展分享经济,着手开展相关规划和方案编制,构建互联共享的信用体系。

  田红旗认为,随着分享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个别的、细微的消费行为变化经过集聚整合,最终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和社会变革,促进经济转型。

  “现有的法律框架很难适用于分享经济,带来了法律和监管层面的问题。”田红旗坦言,我国分享经济近年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作为新生事物,也存在例如政策法规滞后、个人诚信体系不健全、信息基础配套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田红旗建议,要建立起各行各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促进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公开透明、可查可核,实现多部门、跨地域、跨领域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的共享机制。积极打造或引进专业的信用服务公司,构建用户信用评级系统,将分享经济交易中的诚信者和欺诈者纳入信用体系建设目录中。

  “就政府层面而言,既要为分享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又要妥善处理创新引发的利益平衡矛盾,并避免将传统的限制式的管理模式套用于共享经济。”田红旗说,要鼓励共享平台企业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发展,利用大数据建立新监管体系,特别要加强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监管。

 

来源:中国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