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今天正式面向社会开通运行。这是全国覆盖信息主体最多、提供数据单位最多的公共征信系统。截至目前,该系统覆盖的信用信息主体达2500多万个自然人和130多万个法人,共有67家单位确认向该平台提供数据,可对外提供查询的数据近3亿条。
据了解,向平台提供数据的单位包括上海市的50家行政机关、1家司法机关、7家公用事业单位和9家社会组织,涉及信息事项1248项。公共信用信息分为公开信息和授权查询信息。注册成为“上海诚信网”会员,即可通过网络终端以及短信、微信、APP等移动终端查阅公开信息,而授权查询信息则需要提供信息主体的书面授权声明才能查询。
此前,2013年6月3日,该平台实现面向政府部门的开通试运行;12月31日,实现面向信息主体开通试运行。试运行以来,法人信用信息查询超过1.2万次,自然人信用信息查询超过250万次。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表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为政府职能转变、自贸区制度创新,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对于个人来说,你的信用记录将会影响到求职就业、信用卡办理、买房贷款、居住证积分等多个方面。”
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利用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开展事前诚信承诺、事中信用预警,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管理机制。据悉,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对近4000家海关进出口企业进行的信用风险核查中,发现了340多条偷逃税之类的负面信用信息。“这样,我们对信用好的企业实给予快速通关的便利,而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则会加强监管,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自贸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平台之前的试运行中,招商银行对该行250万张信用卡持卡人的信息进行了筛查,结果发现有4万多条带有负面结果的信息,其中包括法院方面提供的2000多条已判决未执行信息,公安方面提供的200多条刑事记录信息等。“这些信用信息在银行办理信用卡和发放贷款方面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有助于银行防范金融风险。”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张荣芳表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也有较完备的征信系统,“但那是条上的,信息来源比较单一,而上海这个平台是块上的,信息来自方方面面,我相信条块结合协力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信用有价值,人人要珍惜。上海图书馆则打算通过取消借阅证办理押金来鼓励和倡导社会的诚信风气。“以前办理借阅证都要交100元押金,我们考虑在5月份对接信用信息平台后,对于申办新证的读者,凡是没有发现负面信用记录的,都给予免费办理。”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介绍,此前上图办过收取押金的借阅证70多万张,“对于这部分老用户,我们将比对平台信用信息记录和其借阅图书的信用情况,信用好的我们将逐步退还押金。而对于借阅图书一年以上未归还,或者超期归还图书但滞纳金超过一年以上未缴者,这些信息今后将作为负面记录提供给信用信息平台。”不过周德明透露,上图设想,对于之前超期未还图书的读者,只要在近期公布的一个截至期内归还图书,或将“既往不咎”。
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介绍,上海已与苏浙皖三省签约共建、共享“长三角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下一步还将继续探索与其他区域和国家部委的合作机制,逐步扩大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的归集和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公共信用信息在信用服务机构的“核心原材料”作用,助推信用经济发展。“我们努力打造诚信社会,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