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解决企业信用缺失问题、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大力整治企业信用缺失的突出问题,提前完成三年清欠目标 2003年以来,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市整规办(信用办)会同市国资委、市建委、市劳动保障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银监局、水务集团、燃气公司、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全面启动了清欠工作,解决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问题。我市已累计清理不良贷款、历年拖欠的工程款、税款、农民工工资、水电气费等各项欠款335.21亿元,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三年清欠目标。其中,政府投资项目拖欠解决比例为100%,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政府投资项目零拖欠“的工作目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降至7%以下,实现了不良贷款“抓降“工作的重大突破。三年来,通过整治,企业存在的信用缺失的一些主要问题得到大力纠正,城市信用水平明显提高。 2.重庆市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市领导的亲自关心和市信用办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工商局落实了建设投资资金1139万元,用半年多时间完成了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一期主体工程的开发建设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信息征集、信息对比、信息共享、信息审计、信用分析评价等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基本完成,搭建起全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平台。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市工商、国税、地税、质监、海关等13家成员单位的信用信息通过政府政务外网实现了在线征集整合与共享,其余12家成员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联网征集整合与共享。截止2006年底,重庆市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已征集整合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312.22万条,整合全国黑牌企业信息295.53万条,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入库数据达到607.76万条,其中工商部门提供信息245.22万条,其他成员单位提供67万条,整合有关部门的数据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3.全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逐步推进 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人行重庆营管部组织商业银行迅速建立依托该系统的个人信用风险审查制度,将查询申请人信用报告作为消费信贷审查的固定程序。商业银行在发放助学贷款、个人信用贷款等个人类贷款时信息更加充分,既有利于防范风险又有利于支持经济发展。 我市已将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列入市政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同时,与市商务中心、工商大学开展了社会保障卡个人信用信息存储研究和设计,拟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基础个人信用信息纳入社会保障卡。 4.信用建设进入实际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重庆市信用办、重庆大学、重庆市商务信用中心大力推动重大信息化应用及试点项目“重庆市高校学生个人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学生信用管理系统主框架研究已经完成,评价指标体系已经确立,正在开展校园网内部整合工作,力争尽快实现校内查询。 此外,重庆市信用办正会同市工商局、市商务信用中心,积极筹建我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公司和个人信用征信管理公司,为下一步信用信息征集、开发和应用打下基础。同时,市信用办、市工商联、市商务信用中心,正从行业协会入手,以重庆市餐饮企业为突破口,积极筹建重庆市餐饮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评估机制,联合开展打造行业诚信自律的有关工作,增强行业诚信意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来源: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