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行贿记录查询让违规者现“原形”

更新时间:2012-10-18 00:00:00

    8月1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一危房改造项目的拆除工程公开招标,数十家公司争相报名。区工程建设办公室对参加投标的企业进行行贿记录查询,发现3家公司存在向相关工作人员行贿以获取项目的不良记录,当即拒绝这3家公司的投标申请。
    
     让有行贿记录的公司“现出原形”的,是该区纪委、监察局和检察院、审计局联合推行的行贿记录查询系统。该系统自2009年运行以来,共向社会提供查询1550次,10家企业因存在不良记录被给予“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经济活动”的处罚。
    
     行贿记录查询系统包括该区1997年以来人民法院裁决生效的发生在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组织人事、行政执法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个人及单位行贿记录。
    
     “这套系统旨在构建诚信受益、失信受罚的良性竞争秩序,哪家企业想揽到工程,首先必须‘身家清白’。一旦有了不良记录,将限制或禁止其承揽工程项目。”秦淮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金安凡说。
    
     该区坚持将行贿记录查询作为重大工程招投标的必经程序,要求参加投标的企业必须出示有无行贿记录的证明。开标现场宣读投标单位的记录查询结果,对存在行贿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一律限制其市场准入。并规定,招投标中心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对有行贿记录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置后,处置结果须在7日内反馈区纪委、监察局。
    
     在此基础上,该区纪委、监察局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行贿记录查询系统的功能,拓展行贿记录查询系统的适用范围,并协调银行在审批信贷、医院在购买大型医疗器械的招投标中,要求投标单位提供行贿记录查询证明。
    
     为进一步助推社会诚信建设,该区规定,只要单位出具书面申请,个人出具有效身份证件,均可免费查询行贿记录。对所有合理的查询申请,在受理后3日内书面告知包括行贿时间、行贿金额、判决时间等内容的查询结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