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上海以立信为本,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强大信用支撑。
经二十余载建设,上海社会信用体系从无到有,如今已初步建成制度相对完备、需求较为活跃、制约日益强化的信用体系。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这是上海倡导的城市价值取向,基石在于诚信。“诚信上海”,已成为上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征程中的不移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当前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诚信价值取向的形成和诚信体系的建设。他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要进一步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和切实可行的计划,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动诚信价值取向在全社会的形成。
让守信者好办事
1999年,个人信誉公司开始在上海试点。经过多年努力推进,如今,上海已制定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发布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规范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标准等规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查询人行企业、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和六分之一,商业征信报告使用量约占全国50%。
守信好办事,已经成为众多在上海经商的企业主的共同感受。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全市数万家进出口企业纳入信用管理系统进行分类管理,对信用好的企业重点支持,优先推荐实施出口免验、一类管理、绿色通道、直通放行等检验检疫便利措施。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依法坚决执行最严的准入、最严的处罚、最严的执法、最严的监管和最严的问责——这“五个最严”,已经成为上海对付信用不良企业和行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加大惩戒力度,让失信成本远远高于守信成本,是“诚信上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尤为突出。
目前,上海已要求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本领域、本行业失信行为依法加大惩戒力度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他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同时积极将本部门产生的信用信息提供给其它部门使用。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表示,政府内部信用信息要充分共享,建成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切实做到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让诚信成为城市“软实力”
根据 《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年-2015年行动计划》,到2015年,上海纳入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公开指导目录的信息公开率将达到100%,备案信用服务机构年度出具企业信用报告达到45万份以上,人行征信中心在本市年度出具企业信用报告达到450万份以上,个人信用报告达到7000万份以上,资信评级业务涉及主体评级对象贷款余额达到1.5万亿元。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让诚信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