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着千万百姓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让百姓吃上放心食品,近日,省政府下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我省将建立食品安全监督举报中心,设立举报奖励和查办大要案件补助专项资金,奖励举报有功人员。
强化小作坊准入许可管理
2010年9月17日,本报曾报道过一家黑作坊日产上千斤“黑心”月饼的新闻。
为了能管住这些无证的小作坊,《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准入许可管理,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依法查处生产加工假冒伪劣等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防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同时,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的行为。加大对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及城乡接合部食品经营户、小食杂店的执法检查力度,集中整治从非法渠道进货、销售 “三无”、假冒伪劣及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等问题食品行为。
经营者严重失信强制退出
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这一点更加关键。《意见》提出,我省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档案,区别生产经营者不同诚信级别,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同时,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征集、披露、使用制度措施,做到诚信档案信息的实时更新。另外,定期发布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情况,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对严重失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强制退出。
我省将用2-3年的时间抓好乳制品、肉禽蛋、粮油、食品添加剂4个行业的诚信试点建设;培育发展省级食品安全诚信示范单位300户,市 (州)级食品安全诚信示范单位3000户。我省还将大力推广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将全省社会公众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0%以上,将中小学学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5%以上。
电子追溯监管覆盖面将达80%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全球性课题。据悉,《意见》中指出,我省将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和重点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实现各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力争在2-3年内实现对乳制品等重点食品电子追溯监管覆盖面达到80%以上,逐步做到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远程巡查、零距离监管。
同时,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建立各级各类食品加工生产园区和食品产业孵化园,吸引中小型食品企业入驻,引入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对中小食品企业统一规划、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监管,加大对中小型食品企业帮扶力度,壮大企业规模。“十二五”期间,我省力争在各县 (市、区)100%建立农畜产品质检站 (室)和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快速检测站 (室)。加强对餐具集中清洗消毒企业的监管,查处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餐具行为。
设立举报奖励资金
《意见》提出,我省将建立食品安全监督举报中心,设立举报奖励和查办大要案件补助专项资金,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鼓励办案单位积极踊跃查办大要案件,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我省将推进地方立法进程,尽快出台 《吉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吉林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 《吉林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
另外,逐级设立食品安全监督专员,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逐步构建起省、市(州)、县 (市、区)、乡 (镇、街道)、村 (社区)五级贯通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
对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地区和部门,限期整改;对工作推诿扯皮、失职渎职、酿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