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谁来给评级机构评级?

更新时间:2011-08-22 00:00:00
    本土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到底有没有公信力?这恐怕是一个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虽然大公国际因为给予铁道部评级高于中国主权评级,同时被指滥发156个3A最高评级以及向评级对象收费或难以做到评级公正而在时下遭到重重质疑,但同时不得不承认大公国际在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比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还“ 领先一步”。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内,大公国际已对美国“ 连降三级”,去年7月对美国信用等级初次评定就只有AA级,去年11月9日又将美国的评级下调至A+,今年8月3日再次将美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下调至A。而标普在今年8月5日才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调降到AA+,相比大公国际显得有些“ 姗姗来迟”。不过常言道:收人钱财替人办事。大公国际给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时,不可能向美国政府收费,所以做到评级公正并非难事。但大公国际在国内企业发债时作信用评级,却要向评级对象收费,这能做到百分百的评级公正吗?纵然大公国际对此“ 打包票”,但外界产生质疑也在情理之中。向评级对象收费其实是国内外评级行业的通行规则,很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就曾因为收费给予垃圾级的次级债以最高3A评级,令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而饱受诟病。眼下大公国际面临的正是相似情况,如果不能摆脱这一利益冲突,又有何“ 公”可言?在利益冲突面前,指望评级机构严格自律显然不现实。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来给评级机构评级呢?如同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的道理一样,不受监管的评级机构必然难以保证评级完全公正。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