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老工业城市,重工业发达,中小工业企业在为其提供配套生产的同时,也解决了第二产业80%人的就业,贡献了近50%的税收。然而长时间以来,它却由于担保、信用等服务体系不完善,遭遇了融资难。
19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我市已经制定“十二五”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规划,将重点解决人才少、扶持政策信息传达不到位、融资难等问题。
据统计,到2009年,济南中小工业企业已累计安置城乡劳动力33.6万人,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0%以上。然而,中小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不是很强,原因在于人才短缺,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其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解决以上问题,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济南的市级培训基地要由目前的2家增至4家,年培训教育企业管理者(职工)2000人以上;实训基地(大中型企业)也要增加至100家以上,基本满足学生与职工的实训要求。“十二五”期间,济南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将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中小工业企业承担配套生产任务。然而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够健全,绝大多数中小工业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同时,受到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规模偏小和担保方式单一等因素制约,间接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济南要基本建立中小工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信用数据库覆盖全市60%的中小企业。同时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加到450家,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提供担保贷款累计额达600亿元。
来源: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