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推进,行业内各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广泛开展了职工道德建设和规范经营手段等活动,已逐步形成了很多诚实守信、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它们坚持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做强做大,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伟特电机(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马达供不应求,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企业恪守与重机达成的协议,宁可放弃一部分市场,也要保持诚信守约的企业形象,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但是,应当看到,当前行业诚信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信用缺失引发的矛盾和问题纠纷经常发生。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处调研和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商标侵权、制假售假、拖欠货款、虚假投标、骗税逃税、伪造帐目、合同欺诈、串货销售等等不讲诚信、欺诈欺骗行为,已成为行业和企业深恶痛绝的公害,尤其是赊帐现象突出,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一大障碍。所以,信用建设将是全行业面临的一个长期而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必须下大功夫研究解决。
诚信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必须贯穿到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去的一项必要行动准则。企业必须将诚信原则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中去,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系统地考虑信用建设的各项工作,保证诚信原则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制订信用管理政策,夯实信用建设基础
企业是否计算过,每年赊销额达到多大的规模,企业利润才能实现最大化?企业是否计算过,每月的赊销金额与现金流量的关系?我们的企业极少对每月的赊销水平、坏账水平等进行统计计算,而这些都是完全可以推算出来的。由于企业没有短期和长期的计划,造成企业每阶段的赊销量都是盲目的。盲目的销售可能造成销售量过大,坏账大,逾期账款大,或者造成销售量小,市场萎缩,收益减小。因此,必须制订企业的信用政策,把企业的大政方针和各种管理措施作为制度认真执行。
改造企业组织结构,建立信用管理部门
目前缝制机械行业企业的信用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业务部门主管赊销和收账,另一种是由财务部门主管赊销和收账。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很多弊端。我们的企业大都是采取业务部门一等于插到底的业务模式,也就是说,业务部门或者业务人员在企业交易过程中,集联络客户、报价还价、谈判签约、组织货源、运输发货、质量确认、催账收账、客户服务于一身,是一个“全能”的角色,哪个环节都需要业务部门自己负责。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业务模式,造成业务部门不能全身心地管理应收款。账款管理十分松散,业务部门负责赊销和收账,可能会出现内外勾结和腐败现象。也有一些企业采用财务部门主管账款追收的管理模式,但是普遍出现管理水平低下,业务萎缩的现象。西方企业都采取一种“三足鼎立”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单独成立一个信用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企业的信用销售。业务部门只负责联系客户和发货,财务部门只负责登记和融通资金,至于客户的信用状况、采用何种交易形式、放账的时间、收账步骤等,都是信用部门的事,与业务部门的财务部门无关。这样做分工详细、职责分明,每个部门只从事最熟悉的工作,相互监督和配合。
收集客户信息资料,建立信用评估制度
目前,缝制机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争抢订单,企业之间普遍缺少相互调查和评估的手段。碰到一个新客户,企业无从了解它的信用,只能通过同行侧面了解。对老客户也缺少调查和监控措施,企业界的一句名言就是“损失最大的,来自多年的朋友”。这种企业调查和评估机制的落后状态,一方面是因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另一方面是企业观念落后,不熟悉信用调查和评估的渠道和方法。西方企业内部都建立了客户的档案数据库,每个客户都有一个档案号,对新客户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包括直接索取和间接调查;老客户则过一段时间复查一次,一般是半年一次。获得客户数据后,还必须把资料整理加工,为每一个客户评估出一个信用额度,按照评估的结论决定赊销方式。这种为每个客户“量身定做”的赊销模式,从源头避免了70%的信用风险。我国目前已经可以从多个渠道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而且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也并非很复杂,关键是企业内部是否能够规范执行。
建立全权保障制度,转嫁赊销信用风险
在绝大多数业务中,不论是内贸还是外贸,我们的企业很少想到要去保障债权。保障债权就是要把风险业务转嫁出去,或者增加保障措施。比如,一笔收益丰厚但风险很大的业务,放弃意味着潜在利润的损失,签约则意味着信用风险巨大,有时通过信用调查和评估也无法确定,企业应该怎么做?这时必须运用各种债权保障手段,如企业要求客户自身提供的保障,信用服务机构、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提供的信用保障服务等。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学会灵活选择和运用这些债权保障手段,既能够赚取利润,又可以规避风险。
建立账款管理制度,保证账款按期回收
欧美企业一直强调“赊销货物是成本的增加,而只有收回账款才能变成利润”,认为货物售出去到账款回收这一段时间,是重要的信用管理阶段,必须强化管理和规范管理。这些管理措施包括账期内货物收取确认、质量确认、客户信用跟踪、付款提醒和逾期分阶段催收、委托追收等方法。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一是防止客户形成不良的付款习惯。有统计表明,84.6%的客户习惯性拖欠,如果加强管理,其中63.2%的客户能够立刻付款。二是及时察觉客户的信用状况变化,以便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针对性地处理。三是争取最多、最快地追讨欠款,债务人总是将货款支付给压力最大的债权人。企业出现大量的坏账和逾期账款,与应收账款管理的落后有很大关系。
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培训企业全体员工
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不是企业内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够做到的,必须得到公司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业务部门人员必须在业务的开始阶段,就向客户详细介绍企业的信用政策,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并严格按照企业制订的信用政策,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财务部门在资金运做和账务管理中配合信用部门工作,认真作好账款和现金分配工作。法律部门认真审核合同条款,并配合信用部门追讨债务。信用部门在调查、审核、批准、保障、临近、追收等各环节按程序管理,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各部门的信用执行情况等。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要求企业员工具有高度的信用管理意识和知识,企业员工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认真执行。
通过执行上述六项信用管理措施,企业的坏账率、逾期账款率、现金流量、管理成本、利息成本、财务成本等方面都将得到巨大的改善,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获利能力明显地提高。当然,这些措施仅局限于企业基于金融活动的信用体系建设,除此之外,还应构建企业基于生产活动的信用体系和基于社会活动的信用体系,要考虑企业生产的广泛性和适应性、企业运用现代生产技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能力和过程、企业大规模使用机器设备进行生产的柔性和效率、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状况、企业生产过程的节拍和连续性、企业迎接外部环境变化和挑战的反应速度及应变水平等,只有把企业的货币支付能力、还贷能力、偿债能力与内在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特殊分析相结合,才能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估。
来源: 中国缝制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