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灵魂,是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保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增加全社会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其中,特别强调建立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三大主体信用体系。吉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十一五’末全省80%以上企事业单位要参与信用评价,至少3万户企业通过企业综合信用体系评价达到诚信标准。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努力解决。吉林省信用评价认证中心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国际规范独立运作,紧紧定位于第三方信用评价、认证管理和信用风险预警机构,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短短两年时间为全省580户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37户AAA级信用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信用评级认证服务,评价认证工作被全省企业和社会广泛认同,中心已成为全省第三方社会信用和守合同重信用评价认证的最权威机构和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力军。
创新第三方的运行体制,确保评价认证站位的中立性
第三方信用评级不仅评级结果客观公正,而且专业化优势突出,工作效率高,因而具有极强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一直以来,吉林省的企业信用评级,主要出现在银行的还贷能力、工商的守合同重信用、税务的纳税能力、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等级评定等特定领域,独立而公正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一直缺位。2005年8月,吉林省工商局企业合同信用协会发起组建了吉林省首家规范化运做第三方信用评价认证机构--吉林省信用评价认证中心,中心成立之初就完全按照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原则,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中心自主运营,自我规范,自负赢亏,自我发展。由于中心是社会的第三方信用评价认证机构,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中间立场,更好地保证了评价认证的公正性,因此,中心成立伊始就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认证评级业务发展迅速。
建立专业化的评级队伍,提高评价认证服务的质量
信用评价认证服务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要求评级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给全省广大企业提供最优质服务,吉林省信用评价认证中心成立之初,就从人员选聘、专业培训和加强交流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确保评价认证服务的质量。2005年8月,中心刚成立,就面向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人员招聘,通过初选、笔试、面试及复试,从报名的600多人中录取了32名专业评级人员,设立了评审专家委员会、评级部、认证部、社会信用调查部、信息网络部等八个内设机构,搭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随着评级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中心多次派出员工到浙江、上海、江苏、山西等信用建设发达的省和地区考察学习,参与中国信工委和国家劳动部主办的信用管理师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专业、敬业的中心团队。目前中心已拥有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信用评价分析师、信用管理师、经济师30余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骨干成员均具有多年的评级经验和信用分析、信用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而权威的信用服务。
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保证评价认证过程的规范化
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完善的指标体系是保证评级结果准确、权威的重要基础。为更有效地为企业服务,作为吉林省第一家规范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中心不断加大评级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力度,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科学严谨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科学地界定为企业申报、信用信息调查、评价分析和评级认证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每一步都明确了直接责任人,每一步涉及到的资料都有详实的纪录及往来登记。同时,中心还在吉林省乃至国家没有统一范本的情况下,汲取了国外和国内先进省份的经验,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对评级指标体系进行探索,制定了食品、制造、商品流通等8大行业、涵盖宏观经济和产业分析、规模实力和企业素质、信用管理、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遵守财经法纪六方面内容的《信用评级方法与标准》,与省信促会合作出台了《吉林省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和《吉林省企业信用评价办法》等,力求为企业提供最科学、权威、优质的信用评级服务。为进一步提高信用评级效率和准确性,中心还与省工商局合同分局、省企业合同信用协会联合开发了配套的企业信用管理软件和信用评级软件。
构筑开放的信息平台,提升评价认证结果的公信力
公开信用评价认证信息,实现“诚信档案”联网,有利于扩大诚信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失去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进一步提升认证评级的公信力。省信用评价认证中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传媒技术,与省合同信用协会合办信用类杂志《合同与信用》,创办《吉林企业信用网站》,努力打造评价认证信息公开与预警平台,普及信用认证知识,展示信用企业风采,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利用这个平台,中心与北京、广州、江苏、浙江、山西等多家信用机构建立了经常性交流机制,与中国就业促进会、中国诚信建设组委会、省信息协会、省信用促进会、省中小企业协会和辽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开展合作,为推助全省信用体系建设、为相关部门的信用监管和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作者:信用中国